蟋蟀是啥动物
蟋蟀是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指的是除脊椎动物外所有动物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身体中轴无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椎,神经管在身体的腹面,心脏是在身体的背面,主要包括了扁形动物、海绵动物、原生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等,而蟋蟀是节肢动物门下的,并且是没有脊椎的,所以蟋蟀是无脊椎动物。
蟋蟀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c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蟋蟀是什么足类动物
蟋蟀是秋天的动物。
蟋蟀每年在初秋的夜晚开始鸣叫,因此也叫夜鸣虫。蟋蟀鸣叫是雄性蟋蟀通过翅膀摩擦震动发生,主要是为了吸引雌性蟋蟀进行交配,也有对其他雄性蟋蟀的警告,蟋蟀一般是独居的,当两只雄性蟋蟀相遇时就会互相撕咬,自相残杀,古时候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发明了斗蟋蟀的玩法。
蟋蟀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无法自然越冬,在产卵后和不久就会死去,雌性蟋蟀将卵产在土中缝隙中,冬季过去后就会孵化成若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后羽化成成虫,蟋蟀是一种农业害虫,特别是对作物的幼苗损害严重,缺苗会严重影响收成。
蟋蟀是什么季节的动物
蟋蟀是夏、秋两个季节的动物。蟋蟀通常在夏季8月份的时候开始鸣叫,到了10月下旬气候转冷的时候停止鸣叫。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俗名是夜鸣虫、蛐蛐、斗鸡、将军虫等,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长江下游、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
蟋蟀的生长繁殖: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若虫、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蟋蟀在什么季节叫唤
蟋蟀在立秋后叫。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
蟋蟀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蟋蟀俗称蛐蛐、夜鸣虫,是中国三大鸣虫(分别是蟋蟀、蝈蝈、油葫芦)之一。
扩展资料
蟋蟀、蝗虫、蝈蝈的区别:
蟋蟀俗称蛐蛐,跟蝗虫一样是害虫,蝈蝈是益虫。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蝈蝈很多人认为它吃庄稼,其实它是益虫,它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农田里最常见的一种蚂蚱,学名叫蝗虫,是绝对的害虫,发生蝗灾后,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田野绿色消失。
四季什么时候最美
一般在秋季蟋蟀比较多。
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扩展资料: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在两千五百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蟋蟀》之篇。斗蟋已不是少数人的赌博手段,它已和钓鱼、养鸟、种花一样,成为广大人民彼此交往、陶冶性情的文化生活,或可称之为具有东方特色的“蟋蟀文化”吧。
南宋,在斗蟋史上是著名的时代。此时斗蟋蟀已不限于京师,也不限于贵族。市民,乃至僧尼也雅好此戏。清朝的王公贵族,是在入关后才始嗜斗蟋之戏的。
每年秋季,京师就架设起宽大的棚场,开局赌博。在日伪侵占北京时期,北平庙会上都有出售蟋蟀的市场,摊贩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斗蟋蟀被贴上了“旧文化”的标签,并和麻将等娱乐活动一起被宣布为非法。但是今天,中国人有着更充分的经济保障,更宽松的政府管制,在休闲娱乐方面也逐渐重拾传统。这是“一种中国文化,就像茶文化一样”。
以上就是关于蟋蟀是啥动物,蟋蟀是什么足类动物的全部内容,以及蟋蟀是啥动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