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比兴分别指什么,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1.赋

就是平铺直叙,把人的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农夫》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

2.比

就是类比,与比喻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等同于比喻。《鸣鹤》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治国贤人,《硕人》用柔荑比喻美人之手。

3.兴

就是先言他物,再言此物。《孔雀东南飞》中,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先说孔雀,来引出主人公刘兰芝,对家庭对自己丈夫焦仲卿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具体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赋比兴概述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末路、敷陈其事的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2、比

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此诗中“尖山似剑芒”就是明喻。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观念

大音希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语自《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老子对于自然全美的提倡,对后来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追求的一种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的艺术境界。

诗无达诂

诗无达诂,是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发展为对诗歌及文艺的一种鉴赏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在艺术鉴赏中,由于诗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加上鉴赏者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以上就是一些赋比兴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诗经的表现手法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2、比

比就是类比(赋比兴中比的意思是类比,不同于网络上流传的比喻,其中类比与比喻的详细差别请另行查询,这里不作赘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扩展资料

“赋比兴”用场广,功能强,不仅被广泛用于诗词曲赋中,而且还被广泛用于其他各体文学;除了用以抒情、描景、状物,还可用以叙事、写人。

在本土化叙事学、写人学等文艺理论建构中,我们既可光大其固有的诗歌叙事、写人本旨,也可以将其翻转为戏曲小说的叙事、写人理论而加以发扬。

以往,关于“赋比兴”抒情、写景、状物等功能的研究已较充分,关于其叙事功能的研究也已颇有起色,而关于其写人功能的研究则较为逊色,因而期待抉发。

相对于“纵铺”赋笔主要用于时间性强的叙事而言,“横铺”赋笔则主要用以空间性强的写人,尤其是经常用以藻绘人物意象与情态。比兴依托“引类取譬”,多用于写人之表象、心象,是为“比象”。

这种“比象”写人笔法带有虚拟性,所写人物意象给人留下较为丰富想象余地。当然,“赋比兴”还被广泛地用于“写心”,借助夸饰渲染、物象比拟,实现心态外化。

概而言之,“赋比兴”这套古老的表达方法和行文法宝可以与“传神写照”“曲尽其态”“写心”等绘画理论匹配互补,成为构建中国写人文论体系的要素。

以上就是关于赋比兴分别指什么,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赋比兴分别指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诗经中的赋比兴分别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