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古代的巴比伦是现在的哪里

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王朝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地图诞生。公元前2000年,“神之门户”巴比伦城崛起,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面世。最早的60进制也被巴比伦人开始使用,他们把一天分为12时制,相当于中国的12个时辰。

同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商业银行诞生,巴比伦神庙的祭司开办了借贷机构,偿还方式为分期付款,每月一还。古巴比伦人还开凿了运河,兴建了无数的水渠,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数学公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业历书《农人农历》,以农夫教子的形式讲述了一年的农事进程。

约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灭亡。这个时期,大约是中华文明的夏商时期。

公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疯狂扩张,连中国唐王朝军队也被他们击败,伊斯兰教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这是两个古文明的第一次纠缠。

在公元762年中国刚平定安史之乱时,阿拉伯人在伊朗高原击败了千年宿敌波斯人。正好当时的统治者选中了两河平原中心的一个小村庄建新都城,于是安上了一句波斯语“Baghdad(神的恩赐)”做为城名,已示纪念及得意。

这座城市便是如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古时阿拉伯帝国的核心城市。

欧洲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巴格达却实实在在是一年建成的。当时的统治者阿拔斯王朝举全国之力,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城市就拔地而起,一个小小的村落终于变成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

看看著名的巴格达博物馆就知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不逊于当时中国长安。例如《一千零一夜》,其题材就有很多取材于古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故事。阿拔斯王朝与其建立的巴格达城一起引领了伊斯兰文明最黄金的时期。

在波斯语里,“巴格达”一词意为“神赐的地方”。公元754年,阿巴斯王朝第二代君王阿里发曼苏尔发现这里是水陆要冲,并且气候宜人,便在原来小镇的基础上建起一座新兴城市。为了达到理想的要求,曼苏尔亲自审定设计方案,并指定当时著名建筑大师艾卜·哈尼发全权处理建都事宜,动用能工巧匠和民工10万之众,前后历时4年,终于建成一座富丽雄伟的新城池。因整座城市呈圆形,故称之为“团城”。

公元762年,正式定为阿巴斯王朝的都城,曾命名为“麦地纳·色兰”,意为“和平之城”,但习惯上依然称之为巴格达。公元786年到833年,是巴格达的繁盛时期,城市中大兴土木,一幢幢富有阿拉伯风采的建筑相继出现,市区由河西向着河东发展,成为当时中东广大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同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道被誉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

中国的古籍中有很多关于巴格达的记载,如《四夷路程》中的缚达城,《诸蕃志》中的白达,《西使记》中的报达,《元史》中的八哈塔,《西北地附录》中的八吉打,《元秘史》中的巴黑塔等等。由此可见,当时巴格达的知名度是何等之高。

从巴比伦到巴格达,穿越了几千年的目光眺望伊拉克,地球上恐怕没有一个地方像两河流域那样屡遭战争的蹂躏。

往前的不说,就说新巴比伦灭亡后,它又经历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伊利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方不列颠帝国的多次易手,最终成为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独立国家。沧海桑田间,两河流域土地上有着千年文明的断层,无数城市的废墟,还有古代失落的天堂。

现在,沙漠和战争仍是这里最鲜明的主题,海湾战争时点燃的油井仍在熊熊燃烧,冒出滚滚黑烟;当年被贫铀弹炸毁的坦克仍然默默躺在沙漠上,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致命的污染。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两河流域。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另一支闪族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古巴比伦的崛起标志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入了第二个重要阶段。约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赫梯人所灭。

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缔造了巴比伦帝国。他于公元前1792年继位,之后在一系列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从而开创了强盛的巴比伦帝国,在位期间使王国达到全盛。尽管他的巴比伦王国掌控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但到公元前1755年左右汉谟拉比已经年老多病,最终于公元前1750年去世,继承者却无力保持他的丰功伟绩帝国最终走向衰亡。

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以及为此服务的庞大而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保障这一切的一支常备军,而这一切的大权都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他给予士兵以份地,提高士兵的地位,并将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重视兴修水利,开凿了沟通基什和波斯湾的运河,使大片荒地变成良田。这些措施他的前任萨尔贡、乌尔纳木都曾经实行过,但汉谟拉比做得更加完善,他的国家被认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样,他的统一比前两者更为稳固,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祚也比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更长但真正令汉谟拉比名垂千古,历经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户晓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石柱上以晓谕天下。

这部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更接近于一部民法和刑法,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所以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

尽管汉谟拉比试图采用种种办法以求王权永固,尽管在他统治下,古巴比伦的专制王权达到了空前的强化,但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中央集权依然没有能长久维持下去。在他死后不久,他的继位者萨姆苏伊鲁纳很快就面临了动乱分裂的局面,南部两河流域首先发生了大暴动,乌尔、伊新和乌鲁克等城邦被占领。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内部又发生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国王萨姆苏伊鲁纳的一件书简中记载,国中混乱了,他不得不宣布豁免移居者到期应付的实物租,毁除军曹、”柏以鲁”和”穆什根努”欠债的泥板。这是迄今所知历史上最早的反债务奴役斗争,有的学者称之为巴比伦的解负令,比雅典梭伦的解负令还早约1000多年。但是萨姆苏伊鲁纳的解负令并不能消除内外日益尖锐的各种矛盾,古巴比伦王国不可避免地衰微了,统一的两河流域又重新陷入了各邦争雄的分裂局面,四周的民族此时也趁机入侵,古巴比伦王国岌岌可危。公元前1595年,北方的赫梯人攻陷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宣告灭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古代巴比伦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古代的巴比伦是现在的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