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
清明不过社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这里的社是指清明节前的春社日,老一辈认为对于刚过世的人,不能在清明节祭拜,而应该提早几天,在春社日或春社日之前祭拜,所以有了清明不过社的说法。
按民间习俗,祭扫未满三年的新坟要在春社日之前,所谓“新坟不过社”即“清明不过社”。在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古人用社日来祭拜土地神,古代社日一年两次,分为春社和秋社。“清明不过社”中的社指的就是春社。
众所周知,一般祭祖多在清明节和七月半鬼节。尤其是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而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对于去世未久的人来说,它们刚到阴曹地府孤独无依,阳间亲人捎去的祭品总会被别的野鬼抢夺。而社前是冥界的法定接收日,在这段法定的时间给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数收取。所以就有了清明不过社的说法。
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2023
2022年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
清明不过社的意思是,对于刚过世的先人,要提早拜祭。而清明不过社的社,指的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相传,阎罗王对所有新鬼都有优待,让他们提早享用亲人的祭品;因此,孝子贤孙可以预早拜祭,不必等到清明。然而,春社却又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为免神鬼争食,所以拜祭刚过世的先人,就必须在春社之前。
2022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 2022年03月10日(二月初八) ,所以对于刚过世不久的亲人,应在2022年03月10日这天之前就提早祭拜,不要等到清明。
鬼节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鬼节前三后四是老一辈的说法(鬼节即清明节),指清明祭祖最好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
部分地区,有前三后四的说法,讲究逢单上坟扫墓。此外有的地方的人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宜上坟,所以要提早的话最好提早三天去。
祭祖扫墓要注意什么?
1、遵守时间
上坟要遵守时间和规矩,不然是对先灵不敬。时间为晚上九点以后,但不要超过零点;如果是白天,要赶在正午(十二点)之前。
2、着装得体
上坟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庄重肃穆,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可以穿休闲的衣服,但不要穿太浮夸和乖张的款式,以简洁素雅为主。
3、不宜拍照
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所以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4、不宜带外人
带外人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2021年
2020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 为什么说清明不过社
2020清明不过社是2020年02月23日,星期日,农历二月初一。
为什么说清明不过社
社指春社,是古时候的传统节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为避免神鬼“争食”所以根据民间习俗,新坟墓要在春社之前祭扫,因此有清明不过社的说法。
社是指春社,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乃古代人祈求丰收的节日。
“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故封土以社而祀之,报功也。”这种祭祀最迟从夏代起己经存在《史记·封禅书》有“自禹兴而修社祀,……郊社所从来,尚矣”一段记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土地神是由原始的天地崇拜演变而来。我国自古以农立国,民众历来以农为本,没有土地,没有粮食,何谈安身立命?可见,劳动人民与土地、与农业是须臾不可离开与分割的,所以也就十分重视对土地神的祭祀。旧时,村村有土地庙,家家有土地堂,每逢春、秋社日,惯以牲类和醒酒祭祀土地神,伴有戏剧、歌舞和僧道诵经,热闹非常。祀毕,飨以酒食,开怀痛饮。唐王驾《社日》诗“桑拓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来描写社日祭祀的盛况。在古代,人们很重视这个节日。
春社的传说
关于社神的由来,有一个十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相传社神原名叫句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色的头发,脾气暴怒无常。有一天,共工和天神打仗战败,一怒之下竟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断了,弄得天崩地裂,生灵涂炭。后来女蜗炼了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五彩石才把塌下来的天补好。句龙见父亲共工撞塌了天,造成洪水泛滥,心里非常难过。在女蜗补好天之后,他就把九州的大裂缝填平了:黄帝由此选中了他,封他一个官,叫作“后土”,让他拿着丈量土地的绳子,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后来人们就把后土称作“社神”:土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人们每年部进行祭祀社神的活动,世代相传,成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社习俗
自古以来,社日活动在民间一直很兴盛,元朝时,蒙占统治者害怕人民结社反抗他们的统治,曾经明令禁止过春社活动,但祭祀社神的活动依然延续开来:南北朝时,每逢社日,人们总要在大树;厂搭起临时席棚,宰杀牛羊,光祭社神。然后一起聚餐,祭社得先立社,即堆起一个上坛,叫“社坛”,君王给自己立的社称作“王社”,君主给百姓立的社称作“大社”。王社依据古代盖天说理论,以“天圆地方”的形式设置,呈方形,坛顶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铺着青,红、白、黑、黄五色泥土,以象征五方土地。黎民百姓的社坛只用当地的土。至今在北京中山公园保存的“中华社稷坛”,就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场所。
祭社活动,唐宋时代最为兴盛。梅尧臣的《春社》诗对当时的社日盛况做了生动描绘:”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上赛日鼓,坛边伺肉鸭。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处至,长皋点翅斜。”清朝时,人们对春社仍十分重视,称之为“祈年”。祭祀结束后,人们还要吃“俊余”,分肉,群饮为欢,并将这些活动称作“打社”、“饮福”、“散福”。且D便是现代,每年春社时节,仍有很多人到北京的中华社稷坛前,瞻仰古迹,思古忧今,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爱慕之情。
春社的意义
春社是古人祭祀土地神即社神的重要节日,这是原始思维发展而来的。万物有灵观。的产物。在民间,土地神是全国普遍崇拜的袖灵。汉族作为最大的农耕民族,最早崇拜土地神。土地神是古代最受崇敬的大神之一。到了清代,土地神崇拜已成为最广泛的全民崇拜,市巷街头到处供奉,或塑泥像,或雕石偶,或木制神牌,皆银须皓发,俗称土地公公或土地节,社神就包括了各类土地。过去皇家大祭社稷时,民间也设有祭坛,只祭社神。汉族的土地神崇拜深深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信仰,许多民族甚至把土地神信仰从汉族直接移植到本民族的崇拜形式中。由此可见春社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了。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的全部内容,以及清明不过社是哪一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