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大概念,汉族是子概念。
今天说起华夏都要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如果你认同三皇五帝和夏商,那就只得承认汉族是华夏民族的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比如夏人,历史上就明确百越民族就是夏朝后裔之一。今天无论从分子人类学还是文化破解,都可以明白无误地证明百越就是夏人后裔。是远古时代被发配四川的帝舜大禹体系,若干年之后返回故地江浙。哈萨克是月氏后裔,古代属于黄突厥。今天很容易发现哈萨克就是沿海九黎自称的海萨,哈萨克其实也读海萨客,同时就是古罗马凯撒九黎越这个名字。
又比如商代,其实商代主体都已经离开中国了,黄种部分就是历史上北逃朝鲜的萁子族O2b,萁子族部分东渡日本也成了日本占比31.5+%的群体,包括琉球。向南溃逃的是O2a这个基因,也就是今天的泰民族,泰国、老挝、缅甸以及中国境内都有,其逃跑时经过四川,所以四川彝族里有高比例存在,攀枝花目前还有傣族。这个基因在汉族里占5%,湖南汉族相对多一些。泰族同时也叫掸族,其实就是商族的意思。殷商里的外族也在周灭商后被陆续驱逐出去了。
汉族其实是周代之后形成的,就是西部的羌人返回。包括秦代也是这个过程。就是西部西戎北三苗羌人返回。周代实现了最后一次中原民族跟换。尤其楚人中的O2a和苗瑶畲族由于不愿施行等级制没有融入,而是选择南迁了,这也是他们保留着血亲平等社会的原因。而畲族其实是羌人与苗瑶融合出来的,有的畲族还自认是汉族。他们的渊源更多。目前看汉族主体基因O3出自陶寺遗址,就是苗蛮的北支。与苗瑶的O3可以在基因上区分,但也说明是同源的。文化上汉苗存在很多类似,比如都有拉鼓节,拉鼓目前发现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也指蝎子类动物。同时拉鼓是真的运输鼓和拔河。苗族有牯藏节,藏族有锅庄。这个也破解了,就是同源的指姑壮,代表内陆支壮员,也就是参与七仙女接绣球的一支。汉藏同源,还能在苗族里发现藏苗类似文化,可想而知其关联性。
其实汉族、苗瑶、包括O2这个体系就是出自帝尧集团。今天傣族舞蹈里能清楚看到比划两个汉字。就是代表帝尧体系。帝尧体系除了O2O3苗蛮老三支系,还有至今没有回家的老大支系N系。帝尧叫放勋,其弟弟叫放齐,其实就是苗蛮与N系。湖南话三一如六,其中三代表苗蛮,一代表N系,六则代表与之联姻的白种以扫族。也就是今天的印度白种、斯拉夫人,历史上古罗马人和白匈奴。帝舜大禹击败帝尧后裔,也如法炮制将帝尧体系一分为二,一半发配到西部。所以N系、北三苗和大部分以扫族去了西部。而留在中原的是O2和南三苗O3以及部分以扫族。后来这部分以扫族R1a与泰族一道南逃,就融入了泰族、柬埔寨和缅甸以及早期越南占城。
汉族里还有13%的O1,他们就是大鲧大禹后裔,属于黄种老二支系。也属于帝舜集团,夏后氏姒姓。也是二郎神的原型。由于当年共同击败白种人,迫使七仙女族群女性全部嫁给黄种九黎。使得白种自认六人。但是由于内陆支老三苗蛮没有得到封立,因为是养狗人而被认作哮天犬。这就迫使老三苗蛮跳上房梁不服。于是苗蛮被集体抛弃了,也就是历史上那个叫做弃的后稷。所以后来姜子牙跳上房梁其实是附会祖先。济公在房梁上以及叫花子形象就是诠释被抛弃时的苦难。这也就使得内陆支对沿海支有仇恨,直到大洪水来临报了仇,一分为二发配了沿海支大鲧族。到了大禹从四川和西部发迹,又如法炮制发配了帝尧后人。直到周代淡化两方恩怨,才使得逐渐遗忘。而白种部分,由于也分两支参与其中,至今还在恶斗,就是日耳曼和斯拉夫。
华夏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因为白种是黄种的联姻对象,还有矮黑等跟随民族。不过只论黄种,那全体NO系黄种都属于华夏。包括马来印尼菲律宾。因为他们是百越后人,去到东南亚又与别的种族发生融合造成的与我们的差异。而台湾原住民则有的保留着父黄母白特点,完全符合夏后氏是七仙女与沿海支九黎的结合。N系乌拉尔民族也是华夏人,包括芬兰人。
华夏民族和汉族不是一回事。汉族,尽管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但她也就是一个民族。做为民族来说,五十六个民族是平等的。汉族就是五十六分之一。
华夏民族是一个代称,是从古代开始,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全部人口的统一称呼。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今天的中华民族这一称呼,就是从华夏民族发展衍生而来的。
今天的中华民族,概念已经很清楚。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生存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统称。当然也包括中国以外的海外侨胞。我们常常说,我们是华夏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神州的传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这些意思都差不多。只不过是一个称呼的发展变化。到今天,这个称呼基本上已经固定化了,那就是中华民族!那就是我们的民族!她是现今世界上在一个国家内人口最多,最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