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曾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道: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从王恒屹的身上深刻印证了这段话。
一,发现兴趣,积极引导
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酷爱诗词,经常在王恒屹面前阅读,时间一长,发现孩子对诗词很感兴趣,而且记忆力特好,一首诗读几遍就能记住,奶奶就让他反复背诵,忘了就提示一两个字,这样几天下来就牢牢记住了。并且用讲故事的口吻把每首诗的意思,讲给王恒屹听,这对后来参加比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奠定了基础,他不是死记硬背,他能真正感受到诗词背后蕴藏的感情!
二、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
王恒毅一岁左右,奶奶就给他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书籍,还教他识字,六岁的时候就能认识3000多个字,背诵580多首诗词。三岁参加《欢乐中国人》,央视主持撒贝宁让他背诵李白的《将进酒》,他一字不错地背了下来。获得中华“小诗库”称号。
2020年春节期间,他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国诗词大赛》,他落落大方,镇定自若,很多成年人都被这个“小萝卜头”打败,在即兴选题环节,击败百人团53个选手,更为精彩的是挑战中国姓氏“飞花令”,他丝毫不怯场,台风稳健,出口成章,落落大方!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王恒屹从小不喜欢玩具,却对诗词情有独钟,奶奶都是让他自主选择学习,从不指手画脚,给了小恒屹一个自主的空间,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学习更加快活!他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忠实粉丝,每一期必看,遇到不会的奶奶就帮他查资料,感兴趣的就背下来。
小恒屹也不是天生神童,完全是奶奶悉心培养的结果,在他优秀表现的背后藏着奶奶的心血和辛苦付出!奶奶对古诗词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没有隔代的溺爱和骄纵,是值得家长们学习的!王恒屹被称为神童时,奶奶告诉他: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童,你会背诵这些诗词是你自己一点点学来的。及时点醒孩子不能骄傲。
四、坚持不懈是最好的方法
热爱是最好的原动力,顺着孩子兴趣来,循循善诱,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孩子爱上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坚持不懈,你的孩子也会成为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最后祝福王恒屹小朋友:在未来的时光里,绽放更多令人夺目的光彩!
王恒屹这位小神童最早被人熟知的时候,是在《了不起的孩子》中。在上节目的时候,他只有三岁。
令人没想到的是,竟是一位退休的老奶奶,培养出的一位“小神童”。
小王恒屹三岁的时候就能够熟背许多的古诗。
等到了5岁时,王恒屹又参加了《挑战不可能》,这时的他竟然能背出超过500首的古诗。
认识的生字已经超过3000多,在《挑战不可能》中,他进入到了总决赛,被网友们夸赞“小神童”。
大家当时就都好奇这么聪明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高材生吧?
结果一了解,发现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人,长期在上海工作。
是他的爷爷奶奶一直在带着他,后来了解到原来王恒屹之所以这么厉害,和他的奶奶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的奶奶在谈到如何养育孩子的时候,提出了这三招:
第一:从兴趣出发。
王恒屹的奶奶没有逼着孩子一定要学习什么知识,而是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
王恒屹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据奶奶称,她平时有听古诗朗诵的习惯。
后来她无意间发现,当时还年幼的小王恒屹,对古诗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时还会学着朗诵。
这时王恒屹的奶奶才决定要培养孩子的这个兴趣,随后她拿来了《三字经》,还有《百家姓》,从简单的开始着手,一步一步的教导着孩子去学习。
于是,奶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兴趣,指导他朗诵古诗。王恒屹3岁那年,已经可以熟背很多古诗了。
第二:引入游戏,丰富学习。
从牙牙学语开始,一直到5岁成名,王恒屹每天都会背诵好几十首古诗。
刚开始的时候,贪玩的王恒屹也朝三暮四。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就都是学习一样的东西,重复的练习,是不是会逐渐磨灭掉孩子的兴趣?
王恒屹的奶奶明白到孩子如果每天就是背古诗词,难免会感到无聊和乏味。
于是他的奶奶就开始给王恒屹的学习引入了游戏进来。
王恒屹的奶奶和孩子做了一个比赛,就是互相出题目,看谁解答的最多,这种带有一点竞争性质的游戏,瞬间就调动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为了要战胜奶奶,开始背很多的古诗词,而且记忆力也在显著的提升。
慢慢地就让孙子养成了持之以恒的好习惯。最终“造就”了一个神童。
第三点:提供合适的条件。
为了让小孙子王恒屹能够背诵更多的古诗,奶奶也不留余力地为他提供合适的条件。
比如给孩子听古诗的朗诵;给孩子购买唐诗、宋词相关的书籍、和他一起阅读等等。
在孩子面前,家长都是基本不玩手机不碰游戏,积极参与到与孩子的世界中,倾听孩子的每一个需求,这是很多家长完全做不到的。
王恒屹的奶奶在陪着孩子学习的时候,会不断地鼓励孩子,当孩子有了进步之后,奶奶会及时的肯定孩子的进步。
正是因为奶奶的督促和不断的肯定,王恒屹才能一路坚持学习成为如今的“小神童”。
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从小就要着重培养。
看完了王恒屹奶奶的教育方法后,家长们可以尝试起来,逐步培养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