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
太牢是牛、羊、豕(shǐ),也就是猪,三牲全备。而少牢只有羊和猪,没有牛。一般来说,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才用太牢。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由于在周朝建立之初,牛尚且是新鲜物种,比较珍稀,故用做祭品时表示最高礼节。
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 视频
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太牢和少牢这两个词语,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吧。
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中国祭祀等级中,按照等级从高到低是:太牢、少牢、特牲(特牛)、特豕、特豚等等。其中,第一等级就是太牢,第二等级是少牢,自古未变。
总的来说,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你了解了吗?
太牢和少牢是什么
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牛头,羊头,猪头。
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羊头,猪头
獬豸:传说是龙的孩子
无豕不成家,这个说法未必成立,有猪就有“家”,有牛就是“牢”!猪和牛都是产业,但是汉字不是这么造的!
太牢是什么意思
太牢的意思是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太牢包含牛、羊、豕;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中国祭祀等级中,按照等级从高到低是:太牢、少牢、特牲(特牛)、特豕、特豚等等。
第一等级就是太牢,第二等级是少牢,以此类推。历代封建王朝(清朝除外),以及先秦上古时代,祭祀上帝、配帝、五帝、日月等大祀,至少使用一太牢,即:至少一头牛。这些用于祭祀牺牲的牛,也有颜色的限制。
太牢造句
1、派遣使者以太牢祭礼祭告于宗庙,以承奉祖宗的命令,也符合万民的愿望。
2、祭日皆以立冬,祭官皆定州守土者,祭祀为中礼,其牲皆用太牢,祭祀器物为笾豆各四。
3、江子愚借《老子》中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之义,给这条街取名为春熙路,沿称至今。
4、太牢祭礼约一个时辰,其间筛酒三巡,祈祷全家平安,福寿双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5、祭妈祖大典活动分为7天和15天,分别进行上供太牢祭品、开灯、颂祝文、主鬯请圣、唱赞、八十八拜、回坛拜愿等活动。
少牢和太牢的区别是什么
少牢和太牢的区别是:
一、含义不同:
少牢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二、出处不同:
少牢出处:
1、《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
2、《礼记.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太牢出处:
1、《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2、《礼记王制第五》:“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
3、用途不同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祭祀牲畜的类别也有不同。根据牲畜搭配的种类不同而分别不同的等级。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太牢”牛、羊、猪三牲全备为。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早期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以上就是关于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太牢和少牢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