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古诗中的燕山就是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的燕山(在河北至北京境内)。
依据如下:
一、关于燕山
燕山,中国北部著名山脉之一。燕山大致呈东西向,长300多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海拔在400~1000米。西起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战略要塞,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在古代与近代战争中常常是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二、
(1)从历史角度来讲,燕山有大、小燕山之分。大燕山,即北京北部的燕山山脉,命名较晚。小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部,房山城关街道与燕山办事处西北。也就是大房山和凤凰山脉。
(2)小燕山为最早的燕山,大致命名于商代。为偃(晏)时命名。后因燕都北迁大燕山。而书中记载的是战国之前的燕山,应该都指的是小燕山。
(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先有燕山后又燕国的历史奇事:战国七雄的燕国其实并不存在,历史上只有一个叫郾的国家。后来秦灭郾,为避嬴姓才改名燕。而当时,燕山早已经得名。所以燕国这个燕字,是比燕国来得更早。
三、有关燕山的部分诗词欣赏:
1、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出自唐·虞世南《从军行二首》
2、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出自唐·裴说《塞上曲》
3、南国张灯火,燕山沸管弦。——出自南宋·文天祥《元夕》
4、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出自唐·董思恭《昭君怨二首》
5、南国看云故有愁,燕山那忍送君游。——出自元·王冕《送僧游五台》
6、汉地行逾远,燕山去不穷。——出自唐·骆宾王《边夜有怀》
7、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8、郗氏一枝犹可贵,燕山五桂未能过。——出自宋·蔡戡《为赵氏题三桂堂》
9、河流浩浩龙门西,燕山万骑攒霜蹄。——出自元·周霆震《古金城谣》
10、郄林既已荣,燕山亦已芳。——出自元·王冕《送李德仁归济南乡试 其一》
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2、今年飘泊在何处,燕山狱里菊花时。——出自南宋·文天祥《哭母大祥》
13、贵主和亲杀气沉,燕山闲猎鼓鼙音。——出自唐·沈彬《塞下三首》。
14、可汗奉亲诏,今月归燕山。——出自唐·戎昱《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
15、吾门七祖镇燕山,金莲万朵芬芳秀。——出自元·尹志平《踏云行》 。
16、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出自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
17、今日君行清泪落,他年勋业勒燕山。——出自宋·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18、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出自南宋·文天祥《发淮安》。
19、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出自唐·刘长卿《平蕃曲三首》 。
20、待看椿同桂,洗馥迈燕山。——出自宋·无名氏《水调歌》 。
21、江南车盖走燕山,老子旁观袖手閒。——出自南宋·文天祥《河间》 9、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出自唐·王建《田侍郎归镇》。
燕山指的应该是在河北平原的北侧一带的燕山山脉。别的古诗或许有不一样的描述,我就说一下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首古诗,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北风行》。原诗内容如下: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首诗的是李白游幽州时作的一首诗。内容是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同时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其中就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一句诗。
诗中的幽州,指的就是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的北方,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燕山确实是离北京不远,根据各种古籍的注释和古诗的注解,我们可以知道燕山就是指的应该是在河北平原的北侧一带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