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主要是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保证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从而法定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在古代,先秦时期,除华夏族(汉族旧称,生活在黄河流域)外,约有23个现代各少数民族的先民,比如,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民族;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民族;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民族;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汉唐以后,慢慢又从这些少数民族逐步演变出了契丹、突厥、女真、蒙古、党项、吐蕃、柔然、回鹘、丁零、沙陀等少数民族。
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虽已消失,但由于互相融合互相吸纳的结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一族是纯种的,尤其是汉族,是融合了所有的少数民族的大熔炉,这也是中国所有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的体现。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应当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