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潮汕的传统风俗

潮汕风俗

潮汕风俗有:劳热、功夫茶、剃胎发、七样菜、打油火等。

劳热:劳热是潮州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活动,往往比过年还要重要,不少远在他乡的潮州人,也要赶来参加。“闹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乡人之间的交流。

功夫茶:潮州工夫茶艺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包括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城市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州茶道重要组成部分。

剃胎发: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婴儿出生满月时,长辈要为其剃胎发。新生儿的第一次剃头历来被看做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带出来的胎毛,终于可以从头开始。

七样菜:在潮汕平原,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打油火:打油火,施于疾病沉之时。其法是毕摩将油放入锅中煮沸,念咒作法之后,口吹滚油于竹帚之上,竹帚骤然起火,以惊吓逐走鬼魔。

潮汕的传统风俗

1、冬节: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

2、劳热: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

3、潮汕婚俗: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

4、吊灯习俗: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5、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埕口或阳台设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娘圆满。中秋时节,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一齐登场,人们就将这些当时物产和月饼、糕点、油饼等奉献给月娘。

有孩子在上学的母亲也会将新买的文具和作业簿摆上供桌,祈盼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将来出人头地。

拜月娘,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待字闺中的女子拜月娘企盼能嫁得个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谣就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潮汕的风俗

潮汕的风俗有游神赛糖狮、分家风俗、青龙庙会、奉财神、送春篮、吃年夜饭、祭祀、元宵插榕、穿蔗巷、饶平彩青、祭拜“五谷主”等。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

潮汕人在农历二月初一,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赛糖狮”民俗活动。鹤陇赛糖狮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鹤陇盛产甘蔗,每年在冬季糖寮榨甘蔗之后,就会用红糖和花生制成供品敬奉神明。而狮子形态威猛,能坐镇山埔保丰收,所以供品都做成了狮子形状,祈求神明保佑作物丰收。因此,这里很多人家都会制作糖狮。

潮汕的家庭有分家的习俗,指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积蓄,父母的私产。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潮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潮汕地区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向有奉拜“财神爷”的风俗。民间的传说财神是范蠡,传说奉拜“财神爷”,能招财进宝,生意兴隆,于是,这一天的商户“老板”、“头家”们,大办“三牲”礼品,虔诚跪拜,祷告许愿,举拜时人们常常用一截大木炭来插香,因在人们的意念中,“炭”的正音与潮语的“赚”谐音。传说宴席越丰盛,请的人越多,今后生意越是发展兴隆。

送春篮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春篮(木盛)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木盛)”。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木盛)中,然后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这就是俗称的“送春”。

以上就是关于潮汕风俗,潮汕的传统风俗的全部内容,以及潮汕风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百场汇 » 潮汕风俗,潮汕的传统风俗